奉和崔中丞使君论李侍御萼登烂柯山宿石桥寺効小谢体

常爱谢公郡,幽期愿相从。 果回青骢臆,共蹑玄仙踪。 灵境若髣髴,烂柯思再逢。 飞梁丹霞接,古局苍苔封。 往想冥昧理,谁亲冰雪容。 蕙楼耸空界,莲宇开中峰。 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 云窥香树沓,月见色天重。 永夜寄岑寂,清言涤心胸。 盛游千年后,书在岩中松。

译文:

我平日里一直就喜爱谢公(谢灵运)曾经任职的这方郡县,早就心怀幽远的期愿,想追随探寻此间的胜境。 果然啊,崔中丞你调转了青骢马的马头,我们一同踏上了寻觅玄仙踪迹的路途。 那神奇的灵境仿佛在眼前若隐若现,我不禁想起王质烂柯的故事,盼望着能再次与那奇妙的机缘相逢。 横跨山涧的石桥仿佛与天边的丹霞相连,那古老的棋局已被苍苔封存。 遥想那玄奥难明的道理,又有谁能亲近那如冰雪般纯净的仙容呢? 蕙楼高高地耸立在虚空之界,莲宇在中峰处豁然展开。 往昔这里曾有化作冲虚之鹤的仙人,如今又潜藏着护法的神龙。 云朵窥视着那香气馥郁的树林,层层叠叠,月色洒在这斑斓的天地,显得格外凝重。 整个长夜,我们寄身于这寂静岑谧的环境中,清谈的话语洗涤着彼此的心胸。 这一场盛大的游历在千年之后,它的故事就像被写在了山岩边的青松之上,流传不息。
关于作者
唐代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