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诔。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译文:

秋天的西山,秋意格外浓郁,那排列的山峰萦绕在亭子的左侧。 这座亭子经过三个癸日的时间精心修建而成,它的地基与什寺相邻。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隐藏着灵妙的踪迹,是颜使君开启了这高尚的创作(这里“高诔”或许是指创作与亭子相关的高雅文字等)。 清除杂乱的榛木,培育出众的树木;整治杂乱的野草,梳理出芬芳的穗子。 俯身靠近台阶,可以欣赏到水中的美景;仰头望去,仿佛能拂去天边山峰的翠色。 这全新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仿佛换了个世界,远处的景物在风烟中显得与别处不同。 倚靠在石头上,能忘却世间的繁杂俗情;攀援着云朵,能领悟到真正的意趣。 希望这美好的树林不要被砍伐,这样禅门的僧侣们就能欣喜地有了庇荫之所。 守护佛法的大臣前来,辅佐游览的众多英才也聚集在此。 龙池守护着清澈的池水,持虎节的官员来到这幽深的地方。 只是徒然地怀念着在嵊顶的约定,到如今那些记忆都已消逝不见。
关于作者
唐代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