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五十三

云林最幽栖,傍涧枕月谿。 松拂盘陀石,甘泉涌凄凄。 静坐偏佳丽,虚岩曚雾迷。 怡然居憩地,日。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美妙的隐居之地,以下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云雾缭绕的山林是最适合隐居的地方,就紧挨着山涧,枕靠着月溪而居。 松树的枝叶轻轻拂过那形状奇特的盘陀石,清冽甘甜的泉水汩汩涌出,流淌时发出凄清的声响。 静静地坐在这山间,感觉格外美好,那空旷的山岩被朦胧的雾气所笼罩,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 这里真是让人心情愉悦、可以安心栖息的好地方啊。 不过原诗最后“日”之后可能有缺失内容,若有更完整的版本,翻译会更精准。
关于作者
唐代拾得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