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六快诗

湖外风物奇,长沙信难续。 衡峰排古青,湘水湛寒绿。 舟檝通大江,车轮会平陆。 昔贤官是邦,仁泽流丰沃。 今贤官是邦,刳啗人脂肉。 怀昔甘棠花,伤今猛虎毒。 然此一郡内,所乐人才六。 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 高堂日暮会,深夜继以烛。 帏幕皆绮纨,器皿尽金玉。 歌喉若珠累,舞腰如素束。 千态与万状,六人欢不足。 因成快活诗,荐之尧舜目。

译文:

湖外的风景物态十分奇特,长沙的景致确实难以再找出能与之媲美的。衡山的山峰排列开来,带着自古以来的青苍之色,湘江的水清澈澄净,透着寒冷的碧绿。这里船只能够通航到大江之中,车轮在平坦的陆地上往来汇聚。 从前贤德的官员治理这个地方,他们的仁爱恩泽就像丰饶肥沃的土地,滋润着百姓。可如今那些官员在这里,就像是在剖开人们的身体,啖食他们的脂膏血肉。怀念往昔贤官就如同那甘棠花般的德政,哀伤如今的官员像猛虎一样狠毒。 然而就在这一郡之内,有六个人却过得十分快乐。这六人分别是漕运官员和两位御史台的僚属,还有太守以及两位通判。他们在高大的厅堂里从日暮时分开始聚会,到深夜还点着蜡烛继续。他们的帷幕都是用绮罗纨素制成,所用的器皿全是金银玉器。唱歌的人歌声如珍珠般圆润连贯,跳舞的人腰肢像白绢束着一样纤细。表演呈现出千般姿态、万种模样,可这六个人还觉得欢乐不够。 于是我写成了这首《快活诗》,希望能把这情况呈到贤明君主的眼前。
关于作者
唐代王揆

《全唐诗》收《长沙六快诗》1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王揆,北宋仁宗时长沙(今属湖南)人。庆历初为太常博士。曾知临江军。后以屯田郎官致仕。皇祐间居长沙,作《六快活诗》讥荆湖南路经略使周沆、转运使赵良规等6人。事迹散见《湘山野录》卷上、《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九、隆兴《临江府志》卷五。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