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初画卦,苍氏乃制字。 点画有偏旁,阴阳贵协比。 古者不嫌名,周公始称讳。 始讳犹未酷,后习转多忌。 或援他代易,或变文回避。 滥觞久滋蔓,伤心日益炽。 孙休命子名,吴国尊王意。 𩅦𦯶𩅔{覀/升}僻,{壴臣}昷𥨆𡚕异。 梁复踵已非,时亦迹旧事。 𡽏杰自其一,蜀闯是其二。 鄙哉化䁈名,陋矣𡏜䵎义。 大唐有天下,武后拥神器。 私制迄无取,古音实相类。 ●●●囝星,●●{厓厂=}●埊。 ●圀及曌●,作史难详备。 唐祚值倾危,刘䶮怀僭伪。 吁嗟毒蛟辈,睥睨飞龙位。 䶮岩虽同音,形体殊乖致。 废学愧未弘,来问辱不弃。 奇字难雄博,摛文伏韩智。 因诵鄙所闻,敢布诸下吏。
复留侯从効问南汉刘岩改名䶮字音义
译文:
在远古时期,伏羲最先画出八卦,而后苍颉创造了文字。文字的点画有偏旁部首的区分,讲究阴阳和谐、相互配合。
古时候人们并不避名讳,从周公开始才提倡避讳。刚开始避讳的情况还不算严苛,可后来这种习俗变得越来越多忌讳。有的人援引其他朝代的做法来更改名字,有的人变换文字来进行回避。这种避讳之风就像江河的源头之水,时间久了便不断蔓延,令人痛心的是,它还越来越盛行。
三国时孙休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体现了吴国尊崇王者的心意。他所取的“𩅦”“𦯶”“𩅔”“{覀/升}”等字生僻怪异,“{壴臣}”“昷”“𥨆”“𡚕”也与众不同。梁朝又跟着犯了错误,当时也是沿袭过去的旧例。“𡽏杰”是其中一例,“蜀闯”是第二例。把名字改成“化䁈”是多么浅陋啊,“𡏜䵎”的含义也十分低俗。
大唐统一天下后,武则天掌握了政权。她私自造字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那些新造字的古音实际上和原来的字很相似。她造了“囝”“星”等字,还有“{厓厂=}”“埊”等,以及“圀”“曌”等字,这让写史的人很难详细完备地记载。
唐朝国运到了危急时刻,刘䶮心怀篡位的野心。唉,他就像那恶毒的蛟龙,觊觎着帝王的宝座。“䶮”和“岩”虽然读音相同,但形体却大不相同。我惭愧自己学问荒废、不够广博,您前来询问我却不嫌弃我才疏学浅。那些奇字很难写得雄奇广博,我佩服韩愈作文的智慧。我只能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讲出来,冒昧地说给您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