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 八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译文:

我观察那昆仑的造化,日月都隐没于深邃的幽暗中。 天地间的精华与魂魄相互交会,于是天地间万物罗列而生。 孔子推崇太极的学说,认为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老子则看重那幽远玄妙的“窈冥”境界。 西方的佛教修行者,崇尚义理却陷入了“无明”的困惑(“无明”在佛教中指愚痴、没有智慧)。 他们认为“空”和“色”最终都归于寂灭,可这样一来,人们所造的因缘和业果又究竟能成就什么呢? 世间的名分礼教实在是繁杂混乱,而人的生死轮回也从未停止。
关于作者
唐代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