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怀古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 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 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 芳□□□□,□□□□□。 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 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译文:

春天里,茂盛的青草一片碧绿,我一边悲伤地唱着歌,一边放牧着征战归来的马匹。 走着走着,我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他正坐在青青的竹子下面哭泣。 我满怀感慨地上前询问缘由,他便向我倾诉着生活的艰辛和世事的沧桑。 他说岁月流转,从古至今不断变迁,山河也经历着兴盛与衰败的交替。 晋朝曾定都在洛水之滨,那时朝廷里有很多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 辞赋的大家首推潘岳,而以奢华繁华著称的则是石崇(季伦)。 石崇的金谷园(梓泽)里春草芳菲,河阳县中繁花纷飞。 绿珠那样的美人坚贞不屈,石崇最终和她一同走向死亡。 曾经高大的楼阁很快就消失不见,茂密的树林也早已被摧毁折断。 过去那些欢歌曼舞的舞台,如今已变成了狐狸和野兔栖息的洞穴。 人间的人和事相互消亡,这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悲伤。 北邙山将会是人们最终的归宿,泰山就像是灵魂的故乡。 你看那北邙山上的道路,死人的头骨缠绕在蔓草之中。 (此处原诗有缺字,难以准确翻译) 墓碑和坟茔有的还留存一半,荆棘丛中似乎收敛着幽魂。 我流着眼泪离开这里,实在不忍心再听老翁说这些话了。
关于作者
唐代刘希夷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