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淮口望盱眙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 徙帝留余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译文:

在天地孕育万物之时,淮河作为四渎之一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就像习于险陷的水一样,奠定了荆楚一带的地理格局。当年帝王迁徙,在这里留下了这片土地;封王建国,也彰显着这座旧城的历史底蕴。 天色渐暗,河岸上弥漫着如蜃气般的朦胧雾气,潮水涨满,似乎应和着雄鸡的啼鸣声。江中的沙洲曲折回环,与岸边的沙滩静谧相连;空旷的江面,积聚的水流波光粼粼。 有一天我奉命接受了官职,千里奔波,就像那高高悬挂的旌旗一样疲倦。船背对着桐柏山渐行渐远,轻舟在浦口停歇,就像木兰舟一样轻盈。 那小小的山峦让隐居的道路变得迷茫难寻,这广袤的天地,更让人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劳碌艰辛。但我心中唯有那坚贞的信念还在,独自映照在寒冷清澈的潭水之中。
关于作者
唐代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