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韩偓 汉江行次 汉江行次 3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韩偓 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 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 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 译文: 我虽然还没深入到村子里的寺庙,可心里却隐隐约约知晓它就在那里。那寺庙幡竿在西下的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久久地仿佛不舍离去。 在那沙滩的尽头有一座庙宇,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渡口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只有白色的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放牧的孩子吹着笛子,那笛声随着他们赶的羊群在草地上越飘越远,仿佛没有了拘束。渔夫们唱着得意的渔歌,有节奏地敲着船舷,悠然自得地归来。 眼前是一片片相连的竹园,春天的江水泛着暖意。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却让我格外痛苦地回忆起家乡那曾经垂钓的石矶。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