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韩偓 八月六日作四首 三 八月六日作四首 三 1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韩偓 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劒血醒。 显负旧恩归乱主,难教新国用轻刑。 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 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 译文: 那些头戴簪缨、身着华服的官员们,原本都是朝廷的公卿大臣,可如今都在刀剑的锋芒下,被血腥唤醒(意思是他们在残酷的杀戮中丧生)。 他们明显辜负了旧主的恩情,转而投靠了乱臣贼子,这样的行为怎么能让新建立的国家采用轻刑来治理呢。 就像洞穴里的狡猾兔子,最终是会被全部捕杀干净的;那井边的婴儿又怎么可能独自安宁呢(这里可能象征着局势动荡,身处其中的弱小群体也无法安稳)。 真让人疑惑,惩罚似乎还没有结束,真应该把他们的罪行写下来,刻在黄泉之下的墓碑上,让他们永远背负这骂名。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