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见拂水蔷薇因有是作

江中春雨波浪肥,石上野花枝叶瘦。 枝低波高如有情,浪去枝留如力鬬。 绿刺红房战褭时,吴娃越艳醺酣后。 且将浊酒伴清吟,酒逸吟狂轻宇宙。

译文:

三月二十七日这天,我从抚州前往南城县,乘船前行时见到拂水蔷薇,于是写下这首诗。 江面上正下着春雨,波浪在雨水的助力下显得格外雄浑壮阔。岸边石头上生长的野花,它们的枝叶却显得那么纤细瘦弱。 低垂的花枝与高涨的波浪似乎彼此含情。波浪一波波涌来又退去,而花枝依然留在原地,仿佛二者正在奋力争斗。 带刺的绿色枝条和红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相互“战斗”的模样,就好似吴地和越地那些艳丽多姿的美女在喝得半醉之后的娇态。 我姑且端起那浑浊的美酒,伴着自己清幽的吟诗声。在这酒意微醺、吟诗狂放的时刻,感觉整个宇宙都变得渺小而不足为道了。
关于作者
唐代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