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译文:

平日里月亮好看,全依仗着刚刚放晴的好天气,可都比不上每年这八月十五夜晚的月亮这般独特。 月亮刚从海面升起的时候,就好像带着海水的湿润,仿佛是从海里湿漉漉地钻出来的。它渐渐升高,行于云间,感觉那月光格外清澈明亮。 清冷的月光洒入水中,仿佛惊动了潜藏的蛟龙,引得它们跃出水面;那宁静的月色高悬天际,连鬼魅见了也会心生惊惶。 这月亮可不仅仅是我们在座的人能够抬头仰望欣赏的,它那孤高皎洁的光辉,应该也照亮了京城啊。
关于作者
唐代秦韬玉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