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登新安县楼

关城树色齐,往事未全迷。 塞路真人气,封门壮土泥。 草浓延蝶舞,花密教莺啼。 若以鸣为德,鸾皇不及鸡。

译文:

清晨,我登上新安县的城楼,放眼望去,城关四周树木郁郁葱葱,一片整齐的景象。往昔的那些事情,还没有完全在记忆中模糊消散。 那通向塞外的道路似乎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仿佛有道行高深之人曾在此留下过痕迹;而城关的大门像是被壮士用泥土加固守护着,显得十分坚固。 城外的草地十分浓密,吸引得蝴蝶在其间翩翩起舞;花朵繁茂密集,引得黄莺欢快地啼叫。 如果把善于鸣叫当作一种美德的话,那么高贵的鸾鸟和凤凰都比不上普通的公鸡了。
关于作者
唐代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