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京阙陆郎中昆仲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 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译文:

柏台和兰署环绕在四周,在这宾客的坐榻之上,何妨让我们如大雁般相互依偎、情谊相连。 刚刚看到您头戴玳瑁簪子在细柳下的潇洒身姿,就知道您所在的军幕远比那些华丽的官署还要出色。 您家族自从进入洛阳之后声名远扬,而我因为依附他人,行事和命运就有些偏斜不如意。 无奈这乱世之中遭遇祸乱,人渐渐稀少,我新写就的如在麦城所作般的赋文,又能托付给谁去传播呢?
关于作者
唐代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