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寄怀

不知何处是前程,合眼腾腾信马行。 两鬓已衰时未遇,数峰虽在病相撄。 尘埃巩洛虚光景,诗酒江湖漫姓名。 试哭军门看谁问,旧来还似祢先生。

译文:

我实在不知道前方的路究竟在何方,只能合着双眼,迷迷糊糊地任由马儿随意前行。 如今我两鬓已经斑白衰老,却始终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时机。那几座山峰依旧矗立在那里,可我却被疾病缠身,痛苦不已。 在巩洛一带的尘世中奔波,只是虚度了大好的时光,空耗了岁月。在江湖间以诗酒为伴,我的名字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我真想在军门前痛哭一场,看看有谁会过问我的遭遇。想来我就像从前的祢衡先生一样,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不被人理解和重视啊。
关于作者
唐代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