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译文:

夕阳西下,乌鸦在聒噪着,整个庭院里长满了荒草。在这庙宇之中,有枯木的形状好似人的模样。 想来只有这神奇的事物能长久地作为这里的主宰,那些在水上漂浮的木筏,未必就真的有灵性。 这尊枯木神像经历了八月的狂风巨浪,却依旧稳稳地留在这里,不曾被吹走。人们一年四季都用黍稷等谷物祭祀它,让那香气弥漫。 可惜南朝的庾信没有机会来为它赋诗,如今这祠庙前一片孤寂冷落,空气中还弥漫着水的腥味。
关于作者
唐代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