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译文:

在炎热的三伏天里,我登上了灵隐寺后面的最高峰。没想到在这山顶上,竟然丝毫感受不到一点燥热烦闷。 山间深深的藤蔓相互缠绕,把阳光都遮挡得严严实实,几乎透不进来一丝光线。高大的树木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还藏着阵阵清凉的风。 抬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与天边的云霞相互交融,仿佛连在了一起。而山下的河流奔腾不息,浩浩荡荡地向着世界的东方流去。 我怎么能想到,在今晚这山顶上所引发的兴致,竟和古人的感受有所不同呢。
关于作者
唐代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