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不书,五帝不纪。 有圣有神,风销日已。 何教何师,生来死止。 无典无法,顽肩奡比。 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成天造地,不昏不圯。 言得非排,文得圣齿。 表表如见者,莫若乎史。 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 君诰臣箴,觚编毫络。 前书后经,规善鉴恶。 国之大章,如何寝略。 呜呼!贞观多吁,永徽多俞。 廷日发论,殿日发谟。 牙孽不作,鸟鼠不除。 论出不盖,谟行不纡。 楹然史臣,蛇然史裾。 瞠瞠而视,逶逶而窭。 翘笔当面,决防纳污。 不梏尔智,不息我愚。 执言直注,史文直敷。 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 圣牍既多,尧风不浅。 颂编坦轴,君出臣显。 若俨见旒,若俯见冕。 无闲殿旷廷,无尸安素宴。 三皇不亡,五帝不翦。 太宗得之,史焉斯展。 暨乎后相图身,天子专问。 我独以言,史不得近。 丘明见嫌,倚相在摈。 秉笔如今,随班不进。 班退史归,枉然畴依。 奏问莫覩,嘉谟固稀。 取彼诰命,禄为国肥。 炯哉时皇,言必成章。 德宣五帝,道奥三皇。 如何翌臣,嚵肉嗜𥁃。 觜距磨抉,楅衡拘长。 控截僚位,占护阳光。 垣私藩已,远史廋唐。 俾德音嘉访,默缩暗亡。 咽典噤法,盖圣笼昌。 曷以致此,史文不张。 后必非笑,将来否臧。 谓乎殿空扆逸,朝懵廷荒。 不知奸蔽,文失汪洋。 有贞观业,有永徽纲。 亦匿匪见,亦寝匪彰。 赖有后臣,斯言不佞。 伊尹直心,太甲须圣。 事既可书,史何不命。 乃具前欺,大陈不敬。 曰逐史之喻,请以物竝。 且十夫树杨,一夫欲竞。 栽既未牢,摒岂能盛。 帝业似栽,逐史似摒。 穆宗怃然,若疚若蒏。 昔何臣斯,隐我祖正。 不传亲问,不写密诤。 孰示来朝,以光神政。 由是天呼震吸,征奔召急。 史题笔来,叱廷而入。 端耳抗目,不㧑不挹。 獬豸侧头,螭蚪摆湿。 握管绝怡,当殿而立。 君也尽问,臣也倒诚。 磊磊其事,镗镗其声。 大何不显,细何不明。 语未绝绪,史已录成。 谓之何书,以政纪名。 伊纪清芬,可昭典坟。 古师官鸟,昔圣官云。 方之我后,录里书分。 录有君法,书有君文。 君法君文,在圣政纪云。 殿无闲时,廷无旷日。 云诹波访,卷编刓笔。 君劬臣劳,上讨下述。 惟勤惟明,在圣政纪出。 至德何比,至教焉如。 孰窥孰测,外夷内储。 谓君有道乎,臣有谟欤。 有道有谟,在圣政纪书。 一体列秩,同力翼戴。 祈福去邪,绝防无碍。 国章可披,唐文可爱。 善咨不偷,嘉论不盖。 不偷不盖,在圣政纪载。 谅夫,总斯不朽。 可悬魏阙,愚得是言。 非讪非伐,实谓医臣浑沌。 开君日月,妖物雰死。 天文光发,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蹙。
圣政纪颂
译文:
### 开头部分:远古时代的情况
三皇的事迹没有书写记载,五帝的功业也缺乏详细记录。那时有圣明的君主和神奇的事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如同被风消散、日光逝去般模糊了。人们不懂得教导,也没有学习的榜样,从出生到死去就那么自然地度过。没有典章制度,人们就像那些顽劣傲慢的人一样。
不过,实际上三皇有所作为,五帝也善于治理天下。他们开创天地,使世间不昏暗、不倾颓。他们的言论经得起推敲,文字值得圣人称许。要清晰地了解他们,没有比史书更好的了。由此可知,原始的结绳记事已经不再适用,而规范的简册才是恰当的记录方式。君主的诰命、臣子的箴言,都用木简编排、毛笔书写。前代的书籍和经典,是用来规劝善行、借鉴恶行的。国家的重要典章,怎么能被搁置忽略呢?
### 贞观、永徽时期的良好局面
唉!贞观年间多有对朝政的呼吁建议,永徽年间多有对政策的肯定认可。朝廷每日都有言论发表、谋略提出。那时,邪恶的萌芽不会滋生,像鸟鼠般的小人不用清除。言论能够畅所欲言不被掩盖,谋略得以顺利施行不被歪曲。史官们笔挺地站着,衣摆像蛇一样飘动。他们瞪大双眼观察,从容地记录。笔锋直接面对事实,就像打开堤坝容纳水流一样如实记载。不束缚自己的智慧,也不掩饰自身的看法。秉持公正的言论直接记录,历史的文字直接铺陈。所以才有了光彩照人的朝廷典章,磊落正直的朝臣谏言。皇帝的文书众多,唐尧般的风范浓厚。颂歌编纂在书卷上,君主贤明、臣子彰显。就好像能庄严地看到皇帝的冠冕,朝堂之上没有空闲的宫殿、旷废的朝廷,也没有尸位素餐、安于宴乐的人。三皇的传统没有消亡,五帝的功业没有被削减。唐太宗获得了这样的局面,历史也因此得以展现。
### 后来的不良状况
到了后来,宰相们只为自身考虑,天子只专注于个别问题。我独自直言进谏,史官却不能接近了解真实情况。像左丘明会被嫌弃,倚相这样的贤才会被排斥。如今拿着笔的史官,只能跟随朝班却无法有所作为。朝班散去史官回去,白白地没有依靠。皇帝的询问看不到,好的谋略本来就稀少。有人拿着诰命,把俸禄当作使国家肥沃的手段(实则中饱私囊)。
那时的皇帝英明啊,言论必定成章。德行能与五帝相媲美,治国之道深奥如同三皇。可为什么辅佐的臣子,却像贪婪的野兽一样,像鸟用嘴和爪子磨利、挑剔,像牛马被缰绳束缚却又肆意妄为。他们控制官员的职位,独占皇帝的恩宠。以私人利益为墙垣,疏远史官、隐匿唐朝的真实情况。使得皇帝美好的言论和询问,都默默地消失了。典章制度被压抑,圣明的统治被笼罩。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呢?是因为历史记载得不到彰显。后世必定会非议嘲笑,评判好坏。会说宫殿空旷、皇帝安逸,朝廷懵懂、政务荒废。却不知道是奸臣蒙蔽,历史记载失去了真实和广度。
虽然有贞观年间的功业,有永徽年间的纲纪,也都被隐匿起来看不到,被搁置而不彰显。
### 转机与《圣政纪》的诞生
幸好有后来的臣子,直言不讳。像伊尹有正直的心,期望太甲成为圣明的君主。事情既然可以书写,为什么不命令史官记载呢?于是详细陈述了之前的欺瞒之事,大力陈说对朝政的不敬之处。用驱逐史官的比喻,用事物来作比较。就好像十个人种树,一个人想要破坏。树还没栽稳,怎么能茂盛呢?帝业就像栽树,驱逐史官就像破坏树木。
穆宗听后怅然若失,好像内心愧疚难受。他反思从前的臣子,隐瞒了祖先的正确举措。不传达皇帝亲自询问的内容,不书写秘密诤谏的话语。拿什么展示给后世,来光大神圣的政治呢?
于是,天子急切地呼唤,迅速地征召。史官拿着笔赶来,被叱令进入朝廷。史官端正耳朵、昂首直视,不卑不亢。就像獬豸侧头辨是非,螭蚪在水中摆动。握着笔没有丝毫懈怠,在宫殿中站立。君主详尽地询问,臣子坦诚地回答。事情记录得明明白白,声音铿锵有力。大事不被埋没,小事也清晰可见。话还没说完,史官已经记录完成。这叫什么书呢?以《圣政纪》命名。
### 《圣政纪》的意义
《圣政纪》清新芬芳,可以与经典相媲美。古代有以鸟为官名的,从前有以云为官名的。和我们现在的君主相比,《圣政纪》里都有详细记载。记录中有君主的法令,书籍里有君主的文章。君主的法令和文章,都在《圣政纪》里。
宫殿里没有空闲的时候,朝廷上没有荒废的日子。像在云中咨询、在波中访查一样广泛,书卷被翻阅、笔被磨钝。君主勤劳、臣子辛苦,对上探讨、对下叙述。只有勤奋和明智,才能从《圣政纪》中体现出来。
至高的品德怎么能相比,至高的教化又如何呢?外人难以窥探、猜测,内部也有丰富的蕴含。要说君主有道义吗?臣子有谋略吗?有道义、有谋略,都记载在《圣政纪》里。
君臣一体、等级有序,齐心协力辅佐拥戴。祈求福祉、去除邪恶,杜绝隐患、没有阻碍。国家的典章可以翻阅,唐朝的文化可爱可敬。好的咨询不被忽视,好的言论不被掩盖。不被忽视、不被掩盖,都记载在《圣政纪》里。
确实啊,总结这些是不朽的功绩。可以把《圣政纪》悬挂在宫阙之上。我得到这些言论,不是讥讽也不是自夸,实际上是想医治臣子们的糊涂。开启君主的圣明,让妖邪的事物消散。让天文般的光辉散发,只有我作这篇颂歌啊,就像奚斯欢快、董狐皱眉(有对圣政的赞美和对记录历史责任的担当之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