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对暮雨

淅沥生丛筿,空蒙泫网轩。 暝姿看远树,春意入尘根。 点细飘风急,声轻入夜繁。 雀喧争槿树,人静出蔬园。 瓦湿光先起,房深影易昏。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

译文:

初春时节,面对着傍晚的雨。 细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在丛生的小竹子上,四周雾气迷茫,雨珠在窗户的网格上闪烁着水光。 暮色中眺望远处的树木,那一片朦胧的姿态映入眼帘,春天的气息已经渗入了大地的根脉。 雨点儿细小,在风中急促地飘洒;声音轻柔,在夜晚里却显得格外繁密。 麻雀叽叽喳喳地喧闹着,争抢着槿树的枝头;周围一片寂静,有人从蔬菜园里走了出来。 瓦片被雨水打湿,光泽率先显现出来;房屋深处,影子很容易就变得昏暗。 江边的春草啊,不应该就这样把游子长久地滞留在这里,让他不能归家。
关于作者
唐代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