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巴丘杨公台上䜩集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深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萍开。

译文:

在这寒冷凄凉的霜日里,我登上了巴丘的杨公台。这水乡的秋天已深,让客居于此的我心中满是哀伤。 放眼望去,江面上涌起层层如银山般的寒浪,那汹涌的浪涛仿佛带着无尽的寒意。此时,一行排成斜字的早归大雁正从天空飞过,它们的出现更增添了几分秋意的萧瑟。 天色渐晚,孤城笼罩在暮色之中,不知从谁家传来了捣练的声音,那单调而又沉重的声响,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的心。也不知道远方的亲人是否在衣物上题诗,然后寄来了消息呢? 我漂泊在江汉之间,前路漫长,居无定所,就像那无根的浮萍。眼前的菊花已经三次绽放,可我依旧如漂泊的浮萍一般,在旅途中四处飘零。
关于作者
唐代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