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养千年寿,重泉自隐居。 不应随跛鼈,宁肯滞凡鱼。 灵腹唯玄露,芳巢必翠蕖。 扬花输蚌蛤,犇月恨蟾蜍。 曳尾辞泥后,支床得水初。 冠山期不小,铸印事宁虚。 有志酬毛宝,无心畏豫且。 他时清洛汭,会荐帝尧书。

译文:

这只乌龟安静地修养,能获得千年的寿命,长期在深深的泉水里隐居生活。 它不会跟着跛脚的鳖一起行动,又怎么会愿意和那些平凡的鱼一样停滞不前、碌碌无为呢。 它的腹中只容纳着玄露这种神奇的东西,居住的地方一定是在美丽的翠荷之中。 它觉得那些能吐出珍珠的蚌蛤就像飞扬的花朵一样华而不实,怨恨那在月宫中的蟾蜍占尽了月亮的祥瑞。 它曾经像庄子笔下的乌龟一样,拖着尾巴拒绝进入官场泥潭,后来也能像被支床的神龟那样在水中悠然自得。 它有着像冠山之龟那样宏大的志向,铸造官印拜相封侯的事对它来说也并非虚妄。 它有志气要像传说中报恩的乌龟报答毛宝一样,不会畏惧像豫且那样的危险。 到了将来的某一天,它会在清澈的洛水岸边,向帝王进献像帝尧之书那样的贤才治国之道。
关于作者
唐代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