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怨

瑟瑟凉海气,西来送愁容。 金风死绿蕙,玉露生寒松。 所思在溟碧,无因一相逢。 登楼睇去翼,目尽沧波重。 虚窗度流萤,斜月啼幽蛩。 疎红落残艳,冷水凋芙蓉。 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 凝情耿不寐,揽涕起疎慵。

译文:

凉飕飕的海风带着肃杀之气从西边吹来,仿佛也送来了满是忧愁的面容。秋风如同一把无情的利刃,吹死了那翠绿的蕙草;如玉般的露水凝结在松树上,让松树也透出了寒意。 我所思念的人远在那茫茫碧海的尽头,却没有任何缘由能与他见上一面。我登上高楼,凝视着远去的飞鸟,目光一直追随,直到那重重的碧波尽头也不见他的身影。 月光透过空荡荡的窗户,有流萤轻盈飞过;斜挂的月亮下,暗处传来蟋蟀幽咽的啼鸣声。稀疏的红花纷纷飘落,残留下最后一抹艳丽;清冷的水面上,芙蓉花也渐渐凋零。 岁末之际,我只能徒然地长叹,美好的年华就像那消逝的踪迹一样一去不复返。我满怀深情,心神不宁,难以入眠,抹着眼泪起身,整个人显得懒散而又无精打采。
关于作者
唐代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