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呈长官

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愁穷重于山,终年压人头。 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波流。 鳞翼思风水,青云方阻修。 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 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 无因一酩酊,高枕万情休。

译文:

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独坐度过这漫长的夜晚,外面秋雨淅淅沥沥,打在这孤寂的古寺上。 请用东海之水来衡量衡量吧,看看我这忧愁到底有多深多重。 这愁苦穷困比山还要沉重,一整年都像大山一样压在人的头上。 我这青春的容颜和美好的时光,都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那东去的波浪流走了。 我就像那有鳞的鱼和有翼的鸟,渴望着能有合适的风和水助力,可通往青云的道路却又那么遥远艰难。 一盏孤灯散发着清冷素淡的光,秋虫的鸣叫声让这寒舍显得更加幽静。 我想问一问陶渊明先生啊,到底什么东西才能叫做忘忧之物呢? 可惜没有机会能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场,这样就能高枕无忧,把世间万种情思都抛到脑后了。
关于作者
唐代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