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逃户

几世瞢农桑,凶年竟失乡。 朽关生湿菌,倾屋照斜阳。 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 明时岂致此,应自负苍苍。

译文:

好几代人都糊里糊涂地以耕种和养蚕为生,可遇到灾荒之年,最终还是被迫离开了家乡。 那破旧不堪的关卡上,已经长出了湿漉漉的菌类,倾斜欲倒的屋子被西下的夕阳映照。 雨水淹没了残缺的石臼,向日葵在风雨中倒下,压塌了围墙。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应该是这些逃荒的人辜负了老天爷的眷顾吧。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诗中“应自负苍苍”是一种反讽的说法,诗人表面说逃户辜负苍天,实际是批判统治者,指出所谓“明时”不过是粉饰之词,百姓逃荒是统治无道造成的。
关于作者
唐代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