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劒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 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𬴂未拟直。 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 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 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 除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

译文:

在吴地的山峦间,越地的溪流干涸,采集了多种金属进行熔炼,终于铸成了这把宝贵的剑刃。 用清澈的绿水淬火,剑刃能映照出天边的红云,剑身上五彩的光芒升腾而起,光彩绚丽。 剑背上铭刻着寓意万年长久的字样,剑胸前点缀着如同七星般的纹理。 剑身上的纹理如同龟甲般参差不齐,闪烁着白虹般的色泽,剑柄上的辘轳装饰,婉转优美,还镶嵌着黄金。 这把剑能轻易地将犀牛的角从中斩断,其锋利程度可见一斑,就算是一群奔腾的骏马也难以衡量它的价值。 剑匣之上透着凛冽的风霜之气,剑的精气在遥远的天空中,与北斗星交相辉映。 它曾在白天穿过晋帝的屋子,为其躲避灾祸;也曾在夜晚进入楚王的城池,帮其逃离战乱。 有一天,它偶然遇上了神仙,发出虎吼龙鸣般的声响,腾空飞向了天际。 它被东皇请上了紫微星座的座位,又被西皇佩戴着来到了赤城的田野。 如今天下太平,战事已经平息很久了,这把宝剑有幸被用作文武官员的装备。 它能够为君王消除灾祸、避开祸患,还能让君王延年益寿,寿命比天地还要长久。
关于作者
唐代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