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译文:

边疆的土地广阔无垠,一眼望不到尽头,那些出征的战士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秋天的肃杀之气让翠绿的树叶都凋零了,女子因与爱人分别而伤心落泪,泪水都损伤了她原本美丽的容颜。 她望眼欲穿,盼望着流星般快速传递消息的驿站能带来征人的音信,可始终没有等到;她的心早已飞驰到那明月照耀下的边关,去寻找自己的爱人。 她不禁自问,自己的丈夫究竟在哪里呢?而眼前的杨柳依旧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提醒着她离别之苦,可这杨柳即便可以攀折,又怎能排解她心中的思念啊。
关于作者
唐代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