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唯直西有樊妃冢因后人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

苹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 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 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 牢落山川意,萧疎松柏阴。 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 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 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

译文:

### 文言文部分翻译 郢城的西北方向有数十座古老的大坟墓,观察它们的墓域范围,大多是楚国时各位君王的坟墓。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无法辨认具体是谁的墓了。只有正西方有一座樊妃墓,因为后人在墓旁种植了松柏,所以路过的人都知道这是樊妃墓。 ### 诗歌部分翻译 南涧之中生长着苹藻,树林深处绽放着蕙兰。它们美好的名声自有其存在的缘由,那芬芳的气息无论身处多么幽深之处都能散发出来。 当年楚王刚刚开始放纵自己的野心,樊妃曾经多次进献谏言。她能够让楚王重新去选拔贤能之士,而不只是让楚王停止打猎这种小事。 往昔的楚国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过去的君王也无处寻觅了。唯有樊妃这位贤德女子的坟墓,仍然能打动后世之人的心。 这一带的山川显得空旷寂寥,松柏的树荫也稀稀落落。残破的围墙时不时地直立在那里,荒芜的小径有时会斜着延伸进来。 樊妃美好的名声始终流传不绝,她的风流韵事一直流传到如今。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思念这位娴静美好的女子,黄鸟的啼鸣声仿佛也带着哀伤。
关于作者
唐代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