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 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 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 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 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译文:

在京城长安的时候,我曾经与你相遇,你身姿亭亭玉立,好像有话要对我说。 如今在这他乡之地,我暂且欣赏着你,你默默含情,难道对我没有恩情吗? 扶持你的枝条稀少,而风却格外强劲,围墙高大,月光洒在上面留下了痕迹。 你饱含着无限的情意,于是呈现出这般繁茂的姿态。 你如同仙子要去往玉京仙路,而我则像金谷园的主人(这里暗示不同的境遇)。 你什么时候能离开那高远的天界,又有谁能陪伴你度过黄昏呢? 你就像美人拂去镜上的香粉油脂,香炉里藏着温暖的桂木灰烬。 最终应该会催开那竹叶(象征着时光流转),我先打算吟咏你如桃根般的美好。 不要像杜宇鸟那样啼叫到口中滴血,就任凭梦魂去寄托相思吧。 就像吴王的采香径,在迷失道路之后进入了烟雾笼罩的村庄。 整首诗借杏花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有在他乡对杏花的怜惜,也有身世之感、相思之愁等。
关于作者
唐代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