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 霸主业未半,本朝心是谁。 永安宫受诏,筹笔驿沈思。 画地乾坤在,濡毫胜负知。 艰难同草创,得失计毫厘。 寂默经千虑,分明浑一期。 川流萦智思,山耸助扶持。 慷慨匡时畧,从容问罪师。 褒中秋鼓角,渭曲晚旌旗。 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若非天夺去,岂复虑能支。 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邮亭世自换,白日事长垂。 何处躬耕者,犹题殄瘁诗。

译文:

### 大致翻译 三国时期,东吴割据了以婺女星分野的东南地区,曹操加九锡之礼,实际上囚禁了汉献帝这个“孤儿”(暗指汉献帝失去实权)。刘备称霸天下的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可朝廷之中真正心系汉室的人又是谁呢? 刘备在永安宫向诸葛亮托孤,诸葛亮在筹笔驿陷入深沉的思索。他在地上比划谋划,仿佛乾坤大局都在掌握之中;提笔书写时,胜负的局势也早已了然于胸。 他和刘备一同经历创业的艰难,每一次得失都要精确计算到毫厘。他默默思考,历经无数次的谋划,一切就如同一个清晰完整的阶段。 那川流不息的江水仿佛萦绕着他的智慧思绪,高耸的山峦似乎也在助力扶持他的事业。他心怀慷慨,有着匡救时局的谋略,从容地率领着问罪之师。 在褒中地区,中秋时节战鼓号角声声;在渭水之畔,傍晚时分军旗猎猎飘扬。他秉持正义,高悬无敌的旗帜,兴师讨伐也有着正当的理由。 如果不是上天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又怎会担心局势不能支撑下去呢?就像子夜时分流星刚刚陨落,蜀汉政权就如鸿毛一般,政权的天平迅速倾斜。 驿站历经世代更替,而诸葛亮当日的事迹却永远流传。如今不知是何处的耕作者,还在题写着感慨他功业未竟、国家衰微的诗篇。 ### 解析说明 这首诗是杜牧对诸葛亮事迹的感慨之作。诗中回顾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着重描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受托孤之命后的谋略与行动,高度赞扬了他的智慧、忠诚和匡时济世的情怀。同时,对诸葛亮的早逝以及蜀汉政权的衰落表示惋惜,最后以有人题写相关诗篇来体现诸葛亮事迹的深远影响。
关于作者
唐代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