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南指陵阳路,东流似昔年。 重恩山未答,双鬓雪飘然。 数仞慙投迹,群公愧拍肩。 驽骀蒙锦绣,尘土浴潺湲。 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貔貅环玉帐,鹦鹉破蛮牋。 极浦沈碑会,秋花落帽筵。 旌旗明迥野,冠珮照神仙。 筹划言何补,优容道实全。 讴谣人扑地,鸡犬树连天。 紫凤超如电,青襟散似烟。 苍生未经济,坟草已芊绵。 往事惟沙月,孤灯但客船。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故国还归去,浮生亦可怜。 高歌一曲泪,明日夕阳边。

译文:

我如今朝着南方的陵阳进发,江水依旧像往年一样向东流淌。 吴兴公对我有如山般的重恩,我却未能报答,如今两鬓已经像雪一样斑白。 我才能浅薄,实在惭愧能在这幕府中任职,各位同僚对我抬爱有加,我深感有愧。 我就像那驽钝的劣马却披上了锦绣,又似在尘土中沐浴着清澈的水流,实在不配。 就像郭隗得到燕昭王以黄金筑台的厚待,虞卿获得赵王赏赐的白璧一样,吴兴公对我也恩遇深厚。 营帐周围有勇猛的将士守卫,宴会上文人墨客用精美的纸张吟诗作文。 曾经我们在江边举行像杜预沉碑那样的雅会,在秋天的时节有像孟嘉落帽那样的风雅筵席。 旌旗在广阔的原野上显得格外鲜明,官员们的冠带玉佩光彩照人,宛如神仙一般。 我在幕府中参与筹划,却觉得自己的言论并无太多补益,而吴兴公对我宽容优待,让我得以保全自身。 百姓们的歌谣声此起彼伏,人们欢腾扑地,村庄里鸡犬之声与绿树连成一片。 当年才华出众的人如紫凤般行动迅速,青年才俊们如轻烟般消散在时光里。 我还没能为百姓谋得福祉、治理国家,而吴兴公的坟头已经长满了茂盛的青草。 过往的事情如今只剩下江上的沙和月,陪伴我的只有客船上那孤独的灯光。 我仿佛又看到了岘山的云影,听到了棠叶下流水的声音。 我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去,这短暂而无常的一生真是令人怜悯。 我放声高歌一曲,泪水不禁流了下来,明天又将在夕阳的余晖中继续前行。
关于作者
唐代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