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清淮控隋漕,北走长安道。 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 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 泽阔鸟来迟,村饥人语早。 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秋思高萧萧,客态长褭褭。 因怀京洛间,宦游何戚草。 什伍持津梁,澒涌争追讨。 翾便讵可寻,几秘安能考。 小人乏馨香,上下将何祷。 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

译文:

清澈的淮河掌控着隋朝开凿的运河,沿着这水路能一路向北通往长安。 那船桅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倾斜有致;波浪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姿态十分美好。 清晨初升的旭日红得像能染透世间万物,天上的银河看起来明净如刚刚清扫过一般。 水泽辽阔,鸟儿飞来都显得迟缓;村庄里人们因为饥饿,早早地就开始交谈。 带露的藤蔓上挂着许多虫丝,被风吹动的蒲草旁,燕子的雏鸟都已长大。 秋意高远,风声萧萧;我这游子的情态也总是那么飘摇不定。 因为怀念起在京洛一带的生活,为官出游的日子是多么地忙碌又辛苦。 一群群士兵把持着渡口桥梁,像汹涌的潮水一样争着追捕盘查。 那些轻快便捷的小道哪里还能找到,那些隐秘的路径又怎么去探寻。 我这样的小人物没有美好的德行,对上对下又能祈祷些什么呢? 只有您君子的心地,能够明察我内心深处的情怀。
关于作者
唐代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