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 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 鴈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 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 幽咽谁生怨,清泠自匪躬。 秦姬收宝匣,搔首不成功。

译文:

这诗题“风筝”并非现在我们放飞的纸鸢,而是指悬挂于屋檐下的风铃。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译文: 是什么声响与天空相通呢?原来是那如美玉般的风铃挂在视野之中。 风铃的彩弦并没有人去触碰,可锦瑟般的声音却忽然随着风响了起来。 那排列如雁柱般的风铃虚连成势,仿佛鸾鸟的歌声从空中坠落。 夜晚,它的声音和着霜寒敲击磬石一般清脆;晴天时,又好似引来凤凰归栖于梧桐。 这幽咽的声响是谁生出的哀怨呢?那清泠的声音纯粹自然,毫无私心。 就像秦地的女子想要收起这精美的风铃匣子,却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关于作者
唐代鲍溶

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