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瑟行

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 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 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 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泉宫一闭秦国丧,牧童弄火骊山上。 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 始皇有训二世哲,君独何人至于斯。 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是张廷尉。

译文:

华丽的帝王车驾在灞水和浐水之畔疾驰,扬起阵阵惊尘,那高高飘扬的龙旗仿佛直入天际,天子出行居住的行殿巍峨壮观。 行殿之中,左边坐着汉文帝,右边陪着慎夫人,而面向北面恭敬侍奉的大臣是张释之。 站在高处,能望见通往邯郸的道路,赵王的寿陵如今已长满了秋天的荒草。 古往今来,无论什么人最终都逃不过死亡这一归宿,有时候一句话说出口,可能就会让人经历一生的沧桑变化。 有人倚靠着瑟,放声高歌,歌声中流淌着清澈而悲戚的情感,不知道徐乐所哀伤的究竟是谁。 我内心震惊又感慨,这种情绪难以抑制,希望陛下能赐我一言,以消除我心中对名利的虚妄追求。 秦始皇的陵墓里,用明珠做成太阳,红亮而圆滚滚的;用水银模拟成江河,用玉石雕琢成星辰。 可是,这陵墓一旦关闭,就象征着秦国走向了灭亡。后来,有牧童在骊山上玩火,引发了陵墓的火灾。 与世俗没有过多的情感纠葛,人能快速安于贫穷。像那样随意弃尸于荒野,也是一种葬法。 生死之事渺茫难测,朝代更替,姓氏不同,陛下您不要为此而悲伤。 秦始皇曾留下训诫,秦二世也算聪慧,可秦朝还是灭亡了,陛下您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汉文帝的灞陵历经一代又一代,没有遭到发掘毁坏,这都是因为当时张廷尉倡导的节俭风气啊。
关于作者
唐代鲍溶

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