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阳从事杨潜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 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余,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 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 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 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 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 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 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 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 蹭蹬疮痍今不平,干戈南北常纵横。 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 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路傍五月清阴起。 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译文:

回忆起往昔我去天台山探寻石梁的情景,在赤城山脚下遥望日出东方。 那太阳即将升起时,大海红得像血一样,远处蓬莱仙山在翠色中闪现着微光。 安期先生那样的仙人已无处可寻,极目眺望蓬莱,只有沧海浩渺无边。 返程时偶然遇到顺风顺水,扬起烟帆,几日后就回到了潇湘之地。 潇湘的水清澈,山峦曲折,我日夜游玩都觉得不够尽兴。 自从没了功名之累,生活清闲自在,五湖的云和月都与我相伴。 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怕不能荣华富贵,归隐的人怕不能深入山林。 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虽然方式不同,但彼此都有顺遂生存的心意。 我能耕种田地,妻子能织布,到了年末也能免受饥寒的逼迫。 我的小儿子才七岁多,也能分担些打渔砍柴的力气。 我的好友你从军在黄河边,腰佩吴钩辅佐着猛将。 你偶然和嵩山道士有约,便沿着汴水西来探访我。 见你面容依旧憔悴,我知道你心中的抱负还未实现。 夕阳西下时我们驾车驶出孟津,一路高歌,共同感叹这令人伤心的地方。 我们在洛阳和长安与少年时代告别,关于这两都过去的繁华故事也只是听闻。 如今汉朝天子不再东游,古老的行宫在烟月中紧闭。 洛水边有位八十岁的老翁,望着西边的残阳在水边哭泣。 他说自己生长在开元年间,亲身沐浴了玄宗皇帝的恩泽教化。 那时天下没有战争,即使有赋税也很轻微。 红色的车子、翠绿的车盖布满街道,洛阳城中人们欢声笑语,相互争着迎接。 自从安禄山的叛军从幽蓟起兵,山谷中的虎狼也无人管制。 皇宫被叛军占据,天下百姓相互厮杀。 如今国家历经磨难仍未平复,南北战乱不断。 中原地区百姓的膏血几乎被榨干,四周贪婪的将领还在肆意欺凌。 关中的权贵争着出人头地,他们用花言巧语让君王宽心。 像南山四皓那样的贤士都不敢说话,渭水边上的垂钓者又何足挂齿。 你没看到过去那绵延八百里的槐柳吗?五月时路边一片清凉的树荫。 可如今只剩下几株残败的树木,枯根在黄河水中半死不活。
关于作者
唐代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