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李涉 怀古 怀古 3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李涉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译文: 在孔子还未到鲁国施展抱负的时候,他多次在四处奔走中陷入迷茫困境,感到身心疲惫。 他心里空怀着用仁义道德去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想法,然而内心的郁闷和抱负却一直得不到伸展。 直到他遇到了能够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他的学说和理念才开始在天下间广泛传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直到如今,历代帝王所遵循的治国准则,又有哪一个不是从孔子的思想源头汲取而来的呢?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