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 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疎。 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 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 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鯈鱼。 少室映川陆,鸣臯对蓬庐。 张何旧寮采,相勉在悬舆。 常恐似伯玉,瞻前慙魏舒。

译文:

从前听闻羊叔子,他的茅屋建在东渠之处。他难道不想回归故里吗?只是徘徊犹豫,畏惧那朝廷的公文诏令。由此才明白那些身居高位、戴着官帽的人,自然与田园生活疏远了。羊叔子去世之后都留有遗憾,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又能怎样呢? 可叹我缺乏在当世施展才能的本事,早年的志向就在山林乡野。虽然我对山水有着痴迷的爱好,但也不敢奢望能像仁人智者那样拥有理想的居所。 我那居所之下有清澈的泉水环绕,修长的竹子遮蔽着庭院台阶。幽静的小路上松树的枝叶浓密成荫,小小的池塘里莲叶刚刚冒出水面。这里向来就有美丽的鸟儿栖息,最近又有活泼的鯈鱼在水中跳跃。少室山的秀丽景色映照在河川大地之上,鸣臯山正对着我的简陋茅屋。 张何这些旧日的同僚,都相互勉励要及早辞官归田。我常常担心自己会像蘧伯玉一样,看到后起之秀魏舒而自感惭愧。
关于作者
唐代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