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5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译文: 我回忆起往昔在苏州的日子,那时常常熟悉夏至时节举办的筵席。 筵席上,用竹筒装着的粽子散发着清香,那竹筒还十分鲜嫩;烤子鹅外皮酥脆,肉质新鲜美味。 苏州是水乡,有很多亭台楼阁,吴地的风俗喜爱演奏管弦之乐。 每家每户都备有美酒,河面上到处都有船只往来穿梭。 你我先后交接官印,我比你更早地掀起车帘离开了苏州。 如今我们都已在这异地渐渐老去,向东遥望苏州,心中的情感依旧不变。 洛阳此时正是麦子成熟、秋月当空的时节,而江南却正值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想起当年在齐云楼上的那些事,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之久。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