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中列远岫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 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译文:

在这宁静的秋日里,天空澄澈,秋山格外美好。清晨,我打开窗户,那窗外的翠绿山色仿佛与室内连通了一般,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远远地望着那些山峰,它们姿态婀娜、幽深秀丽,虽然中间隔着一层朦胧的竹影,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欣赏它们的美。 无数的山峰点缀在我的眼前,就像繁星落在这空旷的屋子里;重重叠叠的山峦,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 山峰罗列在屋檐边,仿佛聚集了天地间的灵秀之气;微风顺着山与窗的缝隙吹进屋内,带来丝丝凉意。 我特别喜爱雨过天晴后,山峦那清新碧绿的模样;在夕阳的反照下,它们显得更加明亮动人。 如今我身处宣城的郡斋之中,望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山景,想必和古时人们所看到的景象并无不同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