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译文:

我持斋独居已经有三十天了,可周围邻居家却笙歌喧闹。 在这明月朗照的夜晚,我停下了饮酒的举动;我眼睛昏花,已然看不清花朵的模样。 幸亏我学习了以空观世的佛法,深深明白杂念就如同尘埃一般。 可我还是会想起曾经那些悠闲的谈笑,难以忘却旧日的亲朋好友。 我长久以来是像龙门一样人才汇聚之地的主人,也常常成为如兔苑般风雅宴集的宾客。 过去我整日沉醉于水上嬉戏、欢歌笑语,下雪天举办宴会,烛火通宵达旦。 过往的每件事都做得有些过度了,我时常反思自己。 如今,我就这样把那些美好风光都抛却了,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七十四个春天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