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 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 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

译文:

春天到了,花丛旁边流淌着春水,春水边上矗立着一座小楼。我坐在这楼上,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那座望月桥都已经倾斜了,前前后后翻修了三次;采莲的小船破损不堪,也已经修补了五回。 曾经的园林如今一半的树木都长成了高大的乔木,昔日的邻里如今也有三成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像当年好友苏弘、李建那样的故人,早已如烛光熄灭般消逝在朦胧的岁月里;陈岵、樊宗师这样的朋友,也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不见踪迹。 虽然现在生活贫困,但这并不妨碍我当下寻得快乐;即便身体抱恙,我心里也不会生出忧愁。 我不禁嘲笑自己,就像那灵光殿一样独自岿然屹立。春天来了,能出来游玩就尽情地游玩吧。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