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 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 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 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 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 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 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 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

译文:

在亭子西边的墙下,伊渠的水当中,放置了石头,水流湍急,潺潺作响,韵律优美,很有清幽的趣味,我用这首诗来记录它。 那镶嵌在水中的嵩山之石,险峻峭拔;伊渠的流水,清澈皎洁。这些石头矗立着,仿佛远处山峰的态势;水流冲击着石头,发出如寒玉碰撞般清脆的声响。 溪水两岸,茂密的树木紧密排列;正对着河滩,一座小亭子敞开着。我忽然怀疑,严子濑的景色怎么流入了洛阳城呢。 这个时候,世间万物都安静下来了,风停了,淡淡的月光洒下。我高枕而卧,夜晚一片寂静,满耳朵都是秋天那清凉的流水声。 我整天面对着这热闹的大道,可又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这份情怀呢?要是我自己能在这份情境中感到惬意,那也不需要别人来倾听和理解啦。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