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南池独酌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绿苹散还合,頳鲤跳复沈。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 慙无康乐作,秉笔思沈吟。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译文:

春天结束,各种花朵都凋谢了,初夏时节,芳草长得十分茂密。 和暖的南风从南面徐徐吹来,轻轻吹拂着我池塘边的树林。 绿色的浮萍随着风飘散又重新聚合在一起,红色的鲤鱼在水中时而跳出水面,时而又沉入水底。 新生的树叶呈现出美丽的色泽,残留的黄莺依然唱着悦耳的歌声。 这里的景色依旧如同当年谢家的景致一般美好,我独自在池塘边饮酒,面对着自然的风声就像是在欣赏美妙的琴音。 我惭愧自己没有像谢灵运那样的才华写出好诗,握着笔陷入了沉思。 这景色如此优美,可我的才思却很拙劣,虽然诗写成了,却总觉得不能让自己满意。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