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追欢偶作 追欢偶作 3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译文: 平日里总是忙着追逐欢乐,很少有闲暇的时候,想要弥补一生的遗憾,却发现事事都已做得太迟。 哪里有花开,我从来不会落在后面去观赏;哪家的酒酿成了,我没有不事先知晓的。 我曾在石楼的月光下吹奏芦管,也曾在金谷园的微风前舞动柳枝尽情欢歌。 十次听到春天鸟儿啼鸣,从最初的稚嫩啼声变成了黄莺般婉转的歌喉;三次嫌弃身边的歌女年老色衰,便将她们替换掉。 我白居易这一生尽情享乐,很难知道怎样才是适度,可即便如此,看到两鬓的白发,还是忍不住暗自叹息。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