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上方晚眺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沈沈。 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译文:

在菩提寺上方极目远眺,那错落有致的楼阁,高低起伏,周围的树木也是深浅不一地分布着。傍晚时分,山的色泽和水的波光都沉浸在一片昏暗深沉的氛围之中。 嵩山上方的烟雾仿佛是半卷起来的青色薄纱帐幕,而伊水的波浪就像平整铺开的绿色锦被。 当飞鸟渐渐消失在天际的时候,正是极目远望的好时机;远处微风拂来的地方,正好敞开衣襟感受那凉爽惬意。 谁能想到我身处官场簪缨之列,却还能长久地拥有这逍遥自在的心境呢。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