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𬍛,柱触玉玲珑。 猨苦啼嫌月,莺娇语䛏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珮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译文:

这位梳着如云发髻的女子,那乌黑的秀发蓬松飘拂,她面容如花般娇美,泛着艳丽的红润。她的双眼犹如秋水般清澈明亮,十指就像春天刚刚长出的葱一样纤细白嫩。 她出身于以美貌闻名的家族,弹奏秦地的乐曲是她擅长的技艺。那古筝的弦柱闪耀着如银珠般的光芒,手指触碰琴柱发出清脆如玉的声响。 她弹奏时,乐声时而如猿猴啼叫般凄苦,仿佛在埋怨月亮;时而像黄莺娇啼,在微风中婉转。她将心中的忧愁通过双手传递出来,把怨恨融入到琴弦之中。 她的弹奏和赵地的瑟音一样清幽,和胡琴喧闹的音色截然不同。慢慢地弹奏,乐声仿佛能让南飞的大雁徘徊不前;快速地演奏,又好像能使飞蓬旋转不停。 乐声时而如玉佩碰撞,清脆作响后又渐渐低沉;时而如冰泉哽咽,而后又顺畅地流淌。一连串的音符像珍珠串联,千下节拍清脆细碎,最后一声戛然而止,好似利刃截断一般。 她优雅美丽,弹奏时精神专注,因为技艺高超而流露出自信从容的神态。弹奏停歇,情思却绵绵不断,曲终之后,让人思绪无穷。 在这灯光下的青春夜晚,对面坐着我这个已生白发的老翁。还好我还能听得见这美妙的乐曲,这双老耳朵还不算太聋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