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歌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余葩。 因桃忽自感,悲咤成狂歌。

译文:

吃桃子的时候把桃核种了下去,过了一年,桃核就发出了新芽。 到了第二年,桃树开始长出枝叶,到第三年,桃树就开花了。 记得在五六年前的时候,那桃花开得十分灿烂,花朵鲜艳又芬芳。 可到了现在,已经过去八九载,桃花却是越来越少。 去年春天的时候,桃花已经开得不多了,今年春天,剩下的花更是寥寥无几。 真不知道明年、后年的时候,这桃花还能剩下多少,还会不会再有往日的芬芳。 我让人摆上酒菜,在桃树下饮酒,停下酒杯捡起掉落的残花。 看着这桃树,我忽然感慨起自身,忍不住悲叹,最后竟发狂般地唱了起来。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