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梦有悟

交友沦殁尽,悠悠劳梦思。 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 梦中几许事,枕上无多时。 欵曲数杯酒,从容一局碁。 初见韦尚书,金紫何辉辉。 中遇李侍郎,笑言甚怡怡。 终为崔常侍,意色苦依依。 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 此事人尽怪,此理谁得知。 我粗知此理,闻于竺乾师。 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 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译文:

我交往的朋友都已经离世了,我长久地陷入对他们的思念之中,这份思念甚至常常在梦里萦绕。 那些我平生交往深厚的老友,昨夜都出现在了我的梦里。 梦里发生了好多事情,可在枕上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多久。 梦里我们亲切地喝了几杯酒,悠闲地对弈了一局棋。 刚开始梦到了韦尚书,他穿着紫色官服、佩着金色鱼符,光彩照人。 中间又遇到了李侍郎,他满脸笑意,言谈十分和悦。 最后见到了崔常侍,他神色间满是眷恋不舍。 一个晚上梦的场景和人物换了三次,我的梦心却一点也不觉得惊奇疑惑。 这件事人人都觉得奇怪,可其中的道理谁能知晓呢? 我大概知道这个道理,是从天竺的高僧那里听来的。 人的意识和行为常常进行虚妄的分别,智慧被隐藏起来,就会迷惑于是非对错。 如果能把虚妄的意识转变为真正的智慧,或许就能接近菩提的境界了。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