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春禽余哢在,夏木新阴成。 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 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 食饱慙伯夷,酒足媿渊明。 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 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幷。 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译文:

在这初夏时节,树林里十分安静,蚊虫还未滋生;池塘也静悄悄的,青蛙还没有开始鸣叫。白昼变长了,天气格外宜人,一整天都暖和又清爽。 春天的鸟儿还残留着些许啼鸣声,夏天的树木已经新添了一片阴凉。我呆呆地坐在水边,自由自在地在桥上漫步。 我暗自问自己,怎么会如此舒适惬意呢?我身子清闲,官职也不算低微。每月都有俸禄可供花销,日常生活也能慢慢经营。 我吃得饱饱的,这让我面对伯夷那样清廉的人会感到惭愧;酒也喝得足,想想陶渊明那样淡泊的品性,我也自觉羞愧。我的寿命比短命的颜渊长了一倍,财富更是比穷困的黔娄多了百倍。 拥有其中一样就足以让人快乐了,何况我这四样都占全了。所以我暗自宽慰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心情愉悦。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