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卧听法曲霓裳 卧听法曲霓裳 1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余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译文: 那金属制的磬和玉制的笙,已经调试了许久,发出美妙和谐的声音。我靠在镶着象牙的床和用兽角装饰的枕头上,常常很晚才入睡。 在那似睡非睡、迷迷糊糊之中,悠闲的梦境刚刚成型,这时正好听到《霓裳羽衣曲》进入了节奏急促、旋律跌宕的“入破”部分,那婉转柔美的声音传入耳中。 音乐能够调理人的心境,想来这说法是没错的;酒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这一点也确实毋庸置疑。 我起身品尝剩下的酒,继续聆听余下的曲子,斜着身子背对着银质的灯盏,半放下床前的帷幕。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