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鹤二首 一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译文:

在高高的竹笼前面,这只鹤没有可以相伴的伙伴,它身处杂乱的鸡群之中,却有着超凡的风度和品格。 它低头的时候,仿佛生怕头顶那如丹砂般鲜艳的红冠掉落;晾晒翅膀时,又常常担心洁白如雪的羽毛会消融。 渐渐地,它越发觉得鸬鹚的毛色十分难看,又特别嫌弃鹦鹉那娇声娇气的说话声音。 它迎着风长鸣一声,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惆怅地遥望着那遥远的、青田一带的云和水。那里,或许才是它心中向往的自由天地。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